#自然奇观
#人文游
金秋十月,我从海边过来,进祁连山寻访秋色。
早年印象里的祁连山,身披风沙,遍地黄土,一边是荒凉的河西走廊,一边是冷湿的高山草地。有飞沙走石、冰天雪地;有金戈铁马、烽烟四起。
而现在,彩林、丹霞、雪岭-----秋日里的祁连山,正在为我徐徐展开壮美的山水长卷、瑰丽的文脉写意。一朝相见,不思回还。

一、秋林如妆,浓妆淡抹总相宜

一场初雪刚过,河西走廊的山岭一夜白头。过乌鞘岭,转向祁连山里的冷龙岭。
甘肃省武威市西南与青海省门源县东北交界处的冷龙岭,是重峦叠障、谷壑深幽的一道界山,控扼甘青两省,山体高大厚重、山顶晶莹白雪,时呈殷红淡紫,浅黛深蓝,犹如玉龙遨游花锦丛中。
秋天的祈连山,雪山、草甸、树木被秋风浸染,由金黄、红、白和深紫勾勒出的斑斓秋色如油画,气势恢弘,美不胜收。
我们正在去往冷龙岭下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像是走在一条白杨、白桦构筑的秋色长廊。
山间的路上,秋色明丽,像是中原,像在江南。
也像是山光水色的川西山间。
那年去川西丹巴的路上,也是这样一路碧水伴着彩林。
十月中旬,山里已经有些凉意了。
祁连山为我们一路献上温暖的彩色披肩。
祁连山东侧、冷龙岭南域的北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已经是在青海互助县境内了。著名的原始林区、风光旅游景点、科学考察点,是一处寻幽探险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原生态的白桦林、红桦林,成了游人们追寻童话的天地。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天然林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景观带,山地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林错落有致,林木葱郁挺拔,灌丛普天盖地,高山草甸如茵似毯。
这里原始生态保存完整,峡高谷深,危崖壁立,云蒸雾蔚,流水潺潺,绿野如荫,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山花烂漫------还有什么合适的词儿,帮我想想。
据说还有雪豹。2020年10月有报道: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在野生动物科考回收的远红外相机中发现,林区海拔3900米处抓拍到了两只雪豹“同框”戏耍。这也是北山林场自1958年成立以来,首次拍摄到的雪豹影像。
奇峰异景,溪水飞瀑,雨雾红叶黄叶绿叶相间。北山林区是黄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区,也是青海省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
土族风情浓郁,民俗文化久长。
每天坚持“做功课”,就会忘了年龄,只记得岁月。
林区岭谷相间、峡谷幽深、谷底流水湍急。地质学家说,这种景观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形成的山高谷深的山体地貌。
偶尔来此望个“野眼”,也可偷得半日心旷神怡。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我在水边赞:长歌伴清流。
古人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我但见:叶自枯荣水自流,生生不息绘春秋。
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我没有遇到明月,当刚刚过去的一场新雨,已经洗去了一身风尘。
想起了宋苏轼的诗: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独秀在山林。不怕晓寒侵。
脱衣好纳凉,放达归野兴。
空林黄叶地,为谁铺锦毯?
疑有高人来,悟道不思返。
白桦如霜打,黑牛独悠然;
林深有人家,千秋光阴暖。
祁连秋色个性之一:苍凉与葱茏的和解。
祁连秋色个性之二:冷峻与温暖的和谐。
祁连秋色个性之三:奔放与宁静的和声。
祁连秋色个性之四:丰富内涵与生动表情的和美。
转出山林,想起唐人陈子昂有诗:“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二、百万年等待,秋光里迸发如火的热情

秋日里的张掖丹霞,比其他季节更加绚丽出彩。
张掖南枕祁连山,境内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有南国风韵,又有塞上风情。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200万年前,主要由“七彩丹霞”和“冰沟丹霞”组成,是国内独有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
7:11。
我在气势磅礴、造型奇特的冰沟丹霞的高处,掐着时间,感受它在晨光里的精彩演绎。
7:45。
有人称它“卢浮魅影”。山峰的外形如同西方的皇室宫殿一般,整体造型十分巨大,站在那里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壮丽。
7:54。
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7:55。
7:58。
8:02。
8:06。
8:09。
8:10。
8:10。
8:15。
8:16。
8:20。
8:21。
静静地伴着时光,无需更多的解说词。大自然的神奇光线,在中国的大西北塑造了一处瑰丽的时空倩影。
8:32。
走在冰沟丹霞,就像走进了与大自然的对话之旅,沉睡数千年的地质遗迹瞬间鲜活了起来,古老、神秘,讲述着关于他们前世今生的独家记忆。
10:01。
太阳已经升高,转到七彩丹霞,一头扎进连绵的彩色丘陵。这里的彩丘诡谲艳丽,丰富的色块挟着西北的雄浑扑面而来。看似随性的色彩搭配,却是一种无需雕饰的自然美。
10:03
这里的岩层处于褶皱带的倾斜部位,岩体多为粉砂岩和泥岩,侵蚀风化更甚,所以最终生成的是平缓浑圆的丘陵地貌。
10:14
这些岩层中除了红色外,还混杂着灰、白、绿、橙、黄等多种颜色,如同一条彩带溶解在了起伏不定的地面上,地质学家给它们起了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彩色丘陵。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应属全国之冠。
10:24
二号观景台,可以眺望景区全貌:壮观场面,色彩神奇。随着时间、天气的变化,色彩景色不断变幻。一日之中,一年四季,晴雨早晚,景色各有不同,令人常看常新。
10:35
七彩丹霞山势起伏犹如波浪,从山顶斜插山根色带,犹如铺展的彩布,在阳光的照射下,为山体披上了一层彩色的轻纱。
10:36
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机质沉淀,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暗褐色、丹红色------在蓝天白云衬映之下,和谐中产生对比,构成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10:40
有人说像神龟问天。丹霞地貌表现为峰林结构,其山石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许多悬崖峭壁,像刀削斧劈,直指蓝天,景色奇丽。
11:21
五号观景台被称为七彩锦绣台。在这里会发现好像整个人都被色彩包围着,孤独荒凉又美艳,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星球。明艳艳的色彩,在阳光的照射下,浓烈地交织在一起,令人炫目。
18:30
4号观景台,七彩虹霞台,是拍摄日落和日出的最佳为主,这时的丹霞最有层次感。
18:38。
今天的光影即将落幕。明天继续,长久上演。

三、秋日雪岭,收藏着石头艺术的宝窟

初雪后的祁连山俊朗清丽,山头柔曼的云雾,给山麓苍翠的森林披上了轻盈的纱巾。旅途上的远行者,也觉得抖落了一身风尘。
祁连山北麓,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城东南的临松山中,雪山、草甸、树木被秋风浸染。马蹄藏族乡境内一派北国风光,秋色别具凉意。
马蹄寺,中国河西走廊的佛教圣地之一,早期崇信汉传佛教,元代以后藏传佛教在此兴盛,汉传和藏传佛教同时并存。
马蹄寺石窟群,包括了千佛洞和南北马蹄寺、上中下三处观音洞和金塔寺等七大部分。
风沙雨雪遮盖了许多历史的痕迹,石窟寺的创建年代迄无定论,一般认为最早建于晋代,经历代开凿扩建,明朝永乐年间改名为普光寺。寺内原存的金鞍、龙袍是清代乾隆赐予的宝物。
周边岩体上无规则的石窝是天然风化而成的,属蜂窝状丹霞地貌景观。有些改作成了石窟。
马蹄山东面入口处的悬崖间,凿有许多龛洞,这就是千佛洞。洞窟始凿于北凉时期。现存窟龛依山崖走势自然分为南、中、北三段。
千佛洞共10余窟。有中心塔柱式,塔柱四面分4层造像;有类似新疆克孜尔石窟的龟兹式窟形。
秋阳下的马蹄山林木茂密,峰顶四季白雪皑皑。
马蹄山古名临松山、青松山,地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北距张掖市有65公里。
远在西汉初年,马蹄山是匈奴阿育单于的避暑胜地。
这里集中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与裕固族风情。
由千佛洞西南行大约一公里许,就到南北马蹄寺石窟群。山林郁秀处长满苍松和灌木。
马蹄山东崖的马蹄寺北寺,规模宏大,结构奇特,布局完整,有大小窟龛30多个,多为北朝和西夏、元、明所建,是整个马蹄寺石窟的中心和主体。
远远望去,悬崖峭壁上的阁楼,像是豪华富丽的观景台,又像石窟向外看世界的美丽眼睛。
有民间传说:天马下凡时一蹄落在这里的一块岩石上,踩下一只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时下这块蹄印石被保存在马蹄殿内。
这里现在保存有北魏、隋、唐、元、明、清等朝代的塑像、壁画等珍贵文物,是我国石窟寺建设发展史上的一处典型代表。马蹄石窟因为历史悠久,成为与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齐名的河西佛教胜地三大艺术宝窟。
石窟内的造像结构严整,统一和谐,富丽堂皇,以圆雕、高浮雕、影塑和彩绘相结合的手法,层次分明地塑造了众多的佛教人物形象,显示出5世纪前后中国早期石窟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
造像艺术上最富于特点的当推金塔寺造像,虽经后代装修,仍多保持原作风貌。可惜没有开发,此次未能亲见。
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文化以及藏族、蒙古族、汉族等多民族融合的历史沿袭,使得马蹄寺自诞生之初就具备了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特征。今天受惠于宝窟的,远不止僧人和信众。
马蹄寺周边环境秀丽,山青、水秀、峰奇、洞异,堪称四绝。可以在这里体验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秋日的连山,相见,更会思念。
祝吉祥安康天长地久!愿山川文脉源远流长!

本游记著作权归@风中牛铃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